白巖松談養老:幫助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幫助明天的自己
據人社部預測,“十四五”中國老年人口將超3億人,從輕度老齡化進入到中度老齡化階段。同時,“延遲退休”和老年人“數字鴻溝”也成為近期社會關注的熱話題。中國養老問題何解?如何幫助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
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建議以國家購買服務的方式,利用好60-70歲的老年人才資源,去西北、西南和東北等人才流失嚴重地區進行以三年為周期的半公益服務,這一提案將在今年9月前正式提出。
此外,他還強調,社會要對老年人降低門檻,“幫助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幫助明天的自己。”
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接受南都記者采訪。
南都:人社部近日提到,預計“十四五”中國老年人口超過3億人,從輕度老齡化進入到中度老齡化階段,怎么看待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必要性?
白巖松:如果把3億60歲以上人口看作一個國家的話,人口數量在世界上排第四,這種壓力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獨生子女這一代的父母正在變老,不管他們多么孝順,在現實中都撐不起如此龐大的家庭養老職責。
還有一點非常嚴峻,隨著老齡化程度的深入,80歲以上老人快速增加,這就意味著失能失智、無法照料自己的老人明顯增多。等到中度和重度老齡化階段到來的時候,應對老齡化就不是獨生子女的問題,而是社會的問題,所以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動作。
我一直認為,中國未來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口問題。人口問題以老齡化和低出生率為共同標志,沒想到來得這么猛,中國每年新出生人口數正在斷崖式下跌。十幾年前我去日本的時候,日本就已經顯現出老齡化和少子化的嚴重性,所以中國也繞不開這個彎。
政府正研究的“延遲退休”當然很好,但我也發現了幾個問題:第一,據我了解,很多朋友并不愿意60歲的時候在自己原單位繼續工作,甚至很多人希望提早退休,因為他們覺得人生有新的樂趣、目標和夢想。第二是中國還有相當多的人過了60歲沒有退休的資格,比如農村老人或者農民工群體,他們可能60歲之后身體還很好,但沒有老年就業市場的相關保障和法律,因此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應早一點啟動老年就業市場
南都:您對此有什么建議?
白巖松:我認為,60歲到70歲的老年人也是一筆巨大的人才財富。對于很多人來說,60歲還是中年人的感覺,退休后身體精力能力都很好。隨著養老壓力越來越大,我認為我國要像日本、韓國等國一樣,早一點啟動老年就業市場。
今年我將提出一個提案,建議以國家購買服務的方式,吸引60-70歲的老年人才比如教授、高級科研人才和文化人才,去西北、西南和東北等地區進行以三年為周期的半公益性質的服務,目前這一提案需要更多細化,會不晚于今年9月份提出來。
60-70歲的老年就業市場蘊藏著大量優質資源,同時我們的西北、西南和東北地區也面臨優質人才的流失,由國家購買服務,讓他們每個月在拿退休工資以外多掙3000到5000塊錢,可以解決一部分社會養老壓力。
為什么一定要以3年為周期?這是因為此前國家募集退休教師去支教,很多優質的教師到一個地方支教了半年就走,這對學生的傷害是相當大的。同時,“雙向選擇”也很重要,我建議建立一個由地方需求方提需求,供給方接洽的對接體系。
幫助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幫助明天的自己
南都:去年年底,2.5億老年人面臨數字鴻溝問題引發社會關注。當人口老齡化遇到智能化,全社會如何幫助老年人度過這道“坎”,您有何建議?
白巖松:數字時代的來臨,尤其疫情期間使得數字鴻溝這些問題更突出,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需要子女、社會和志愿者的幫助。
我長期在志愿者協會工作,志愿者工作的核心不是愛心,是需求,也就是志愿服務一定要建立在以需求為導向的前提下,不是我想干什么,而是人家要什么。所以我很喜歡一些地方的志愿者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比如裝手機軟件等。
除了老年人學會基本技能,另一方面社會在面對老年人的時候要“降檔”,降低對老年人的門檻,比如收現金,使用身份證坐車等等,這就需要社會努力,不能光讓老年人努力。
我們這一代也在變老,也要面對下一代的技術迭代和新的數字鴻溝,所以我一直在說,“幫助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幫助明天的自己”。
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