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繪制智慧養老“新藍圖”
開展居家養老服務,是事關百姓安居樂業的重要民生任務。記者近日采訪了解到,作為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地區,天津市河西區依托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整合多部門資源,最大限度發揮大數據和智能科技手段的作用,同時注重人文關懷,滿足區域內老人的養老服務需求,使智慧、高效、便捷的居家養老服務成為現實。
框架搭建完成
天津市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持續優化養老服務供給,推廣河西區居家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經驗”被作為天津市2021年重點工作內容之一。這一經驗緣何被特別推廣?記者發現,其中的關鍵在于,河西區通過完備的數據支撐和智能科技應用,搭建了一套相對成熟、可借鑒的智慧養老服務體系。
據了解,自2019年起,天津市河西區攜手京東云,開展智慧養老體系建設,確定“一庫一網一平臺”的建設思路,即建設老年人口數據庫、養老服務網和養老服務平臺。截至目前,“一庫一網一平臺”的框架已搭建完成,并在運營中不斷升級完善平臺功能。
建設全區老年人數據庫是基礎。“沒有足夠的數據支撐,智慧養老將成為空談。”天津市河西區委網信辦主任尚凱說:“平臺搭建之初只有最基礎的數據,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現在越來越好用。”
為了最大限度吸納數據,天津市河西區一方面圍繞老年人家庭狀況、生活需求等4類21項指標,組織開展全區20余萬老年人大普查,搭建全區老年人基礎數據庫;另一方面,先后與公安戶籍、衛生健康等部門協調,整合相關數據,結合系統上線運營后產生的助醫、助餐、家政等多維服務數據,豐富數據體系,實現養老數據動態同步。
有了數據庫,大數據管理平臺必不可少。記者在“河西區居家養老服務管理平臺”上看到,全區老年人各類數據、現場視頻監控圖像等信息一應俱全,還包括居家養老服務運營管理、智能設備檢測、養老補貼落實等功能。運營企業根據實時產生的動態數據,通過線上和線下服務,重點滿足老年人使用手機或通過電話下單的服務需求,形成服務方式的全覆蓋。目前,該平臺已實現了區、街、社區三級管理,區級平臺擁有最高權限,街、社區級平臺則分別顯示本區域內的信息。
以居家養老服務管理平臺為基礎,天津市河西區還構筑了養老服務網。“為方便群眾及時掌握各項養老服務政策,提供方便高效的線上養老服務,我們開通了河西養老服務網站,將能夠移植到網上的各類養老信息,全部進行公開,方便查詢。”尚凱說。
科技人文并重
數據顯示,天津市河西區目前共有常住老年人18.5萬人,其中高齡老年人(80歲以上)2.8萬人,居家養老比例占99.75%。
河西區民政局養老服務科科長傅遴文表示,河西區實行基礎養老補貼政策全覆蓋和重點人群兜底保障相結合、科技賦能與人文關懷并重的養老模式。
基礎政策方面,老年人意外保險已覆蓋17.9萬人,覆蓋率達96.9%,助餐補貼已覆蓋9萬人。根據老年人人口分布情況,河西區在全區共建成33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另有11個在建,最終形成半徑0.7公里的“15分鐘服務圈”,由第三方機構運營。
位于天津市友誼路街純皓家園社區居委會旁的“友誼路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于今年1月建成,短短數月內,已成為附近老年居民居家養老的重要依靠。記者日前來到該中心時,恰逢午餐飯點臨近,前來就餐的老年人絡繹不絕。午餐以15元套餐為主,包括4個菜,此外另有單點小份菜。老年人每購一份菜可享受3元優惠補貼。
負責該中心運營的中民聚康(天津)養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展恒波介紹,中心目前的主要功能包括配就餐、居家照護、康復理療、文化娛樂等服務,下一步還將開發更多適合老年人的活動。
在居家養老服務中,智能科技發揮了重要作用。傅遴文介紹說,主動服務方面,為620名困難獨居老人免費安裝“一鍵通”呼叫設備并提供應急呼叫服務,為260余名困難重度失能老人和困難孤寡老人提供助浴、護理或家政等生活照料服務補貼。被動監測方面,為獨居、失能、低收入老人免費提供一鍵呼叫設備679個、自愿安裝煙感設備130個,為聽力等存在障礙的350余名獨居老年人免費安裝門磁預警系統,為530余名獨居老人安裝消防報警裝置,形成維護老人安全的多重保險。
引領產業壯大
截至2019年底,天津市戶籍人口中60歲以上老年人占全市人口比例已超過24%。天津市正在以河西區居家智慧養老模式為試點,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和運營模式。
一是以數據為支撐,實行片區管理。成為試點以來,天津市河西區按照片區化、規模化、市場化的工作思路,通過招商的方式,引入了多家片區運營商開展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運營。傅遴文說,有了科學的布局和政策精準扶持,企業積極性很高,市場正在進入良性循環。
二是以助餐為切入口,服務全面開花。“目前,已經開展現場制餐的點位有26個,每日助餐量達到4500余份。”傅遴文說,很多老年人天天到餐廳“報到”,不僅是為了用餐,也是為了同其他老年人以及工作人員聊天,享受“家”的溫馨和歸屬感。
三是探索互助養老,凝聚全員力量。目前,按照“一街一品”的要求,各街道依托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均建立志愿服務隊伍,并嘗試建立“時間銀行”制度和開展積分登記兌換等。傅遴文說,隨著老齡化加劇,通過凝聚老年人的力量,實現互助養老是居家養老服務的潛力所在,也是下一步的重點探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