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失智老人之后的又一新概念:失樂老人!
2021年3月9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印發的《2021年北京市老齡健康工作要點》中,首次以要點的形式正式提出“失樂老人”的概念。
這標志著以心理健康問題為表征的老年人“失樂”,將與“失能”“失智”一起,成為我國老齡健康未來工作規劃的關注重點。
在輕度老齡化向中度老齡化深化的背景下,對失樂問題的關注,意味著我國向構建一個適應未來老齡化需求、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養老服務體系跨進了一大步。
失樂指由于孤獨、空巢、流動、疾病等原因導致的老年心理問題。
根據發達國家老齡化經驗,在老齡化向高齡化發展歷程中,社會對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關注將逐步增加。
對老年人“失樂”的關注和干預,是實現老年人由“活得更久”向“活得有尊嚴”轉變的必經階段。
海外學者相關研究發現,相比于側重身體健康的“失能”,心理健康的“失樂”更容易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個人的經濟社會地位和社會支持越低,失樂的風險就越大,進而造成老年心理健康的社會不平等。
相關實證研究還發現,老年人“失樂”往往不是單獨產生影響,而是與老年“失能”“失智”相互作用疊加,進而對老年人生活質量產生復合型的影響。
相比于身體健康問題的高咨詢率,老年人心理健康具有低發現率和低救治率的特點。即使是多發性合并癥患者,也往往會被忽略。
世衛組織報告顯示,作為抑郁癥發病率高峰人群,抑郁癥老年患者正規治療比例不足10%。對于喪偶或獨身率更高的老年女性而言,抑郁癥狀患病率和重癥率顯著高于男性。
此外,由于老年疾病復合型特征,醫務人員也更為關注就診老年人的各類急慢性顯性病癥,而忽視心理疾病等隱形病癥。
相關研究證實,關愛、同情等情感性支持以及家務等工具性支持是老年人失樂的主要影響因素,來自家庭和社區的支持有利于老年人正向情緒的養成,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與老年“失能”“失智”相似,不僅可以通過核心家庭成員生活照料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也可以通過相關機構的早期介入和干預延緩心理健康對老年生活質量的負面影響。
通過參加體育活動、娛樂活動等積極的生活方式,可以顯著提高老年人認知功能和心理兼容性,促進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自尊心的提高,從而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為了更好地應對老齡化進程中的老年失樂問題,發達國家通過政府、社會、社區等提供多方面的干預與幫助。
例如,日本通過制定《老人福祉法》《老人保健法》,確定了高齡者自立支持與社區互助照護共同作用的心理健康干預模式。
一方面,依托社區建立老年俱樂部,通過適度運動豐富老年人生活,使之與社會保持聯系。
另一方面,倡導老年人參加義工,通過參與社會活動維持老年人心理健康。
再如,英國通過對老年人定期上門診斷與回訪,實現老年人心理健康早期篩查和治療。值得注意的是,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相比于低齡老年人,自我料理能力減退、生活依賴性高、獨居比重高的高齡老年人失樂現象更為嚴重。
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向高齡化過渡中的老年失樂問題,高齡老年人一直是國外相關實踐中的工作重點。
在快速老齡化的背景下,相比于生理健康“失能”,我國對心理健康“失樂”重要性的認識尚有不足。
2019年《關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中首次提及:“重視老年人心理健康,完善精神障礙類疾病的早期預防及干預機制,針對抑郁、焦慮等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開展心理健康狀況評估和隨訪管理。”但同年頒布及修訂的法規、政策,如《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等,尚未正式納入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然而,快速老齡化的趨勢決定了我國將面臨日益嚴峻的老年失樂現象。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全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3.5%。中長期人口預測顯示,至2035年,65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比例將提高至22.67%,達到深度老齡化水平,其中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將占總人口的4.99%。而高齡老人正是抑郁癥等心理疾病的高發人群。老化過程中的空巢、喪偶等事件,更是老年人心理疾病發病概率激增的重要因素。
伴隨“60后”人口陸續進入老齡人口隊列,以及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波嬰兒潮出生的人即將步入70歲,我國高齡化特征將逐步凸顯,老年失樂問題不容小覷。
在這一背景下,我國亟須提高對老年人心理及精神層面問題的關注。
面對日益嚴峻的老齡化趨勢,老年失樂問題將成為我國重大社會問題。然而,當前已有研究往往將老年心理問題作為“失智”“失能”的中介變量,既缺少對老年心理健康更為系統的研究,也缺乏對老年心理問題社會原因和干預機制的細致討論。此外,對于老年失樂的高發人群,80歲以上高齡人口的心理健康問題,學界的討論不足。
在政策方面,未來我國也將從政府、社區、個人層面來開展老年失樂的預防和干預工作。
歸納發達國家已有經驗,社區是老年心理健康干預的重點。無論是同齡老人的互助幫扶,還是老年心理診室的增設,均是圍繞社區展開的。自“十二五”以來,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基本建立以社區為依托的養老服務體系,社區養老已初見成效。而依賴我國特有的分級醫療制度,依靠社區衛生站,為實現老年居民心理健康咨詢和轉診,奠定了良好的組織基礎。
借鑒其他國家發展經驗,未來我國也應圍繞社區開展老年失樂的干預工作。依托于社區已有條件,設立老年俱樂部等組織增加老年人運動與社會支持的場所,鼓勵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同時,引入專業社工機構常駐社區,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意識,掌握其心理健康需求,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實現老年心理行為問題和精神障礙的盡早識別,預防老年失樂并提供必要的干預和轉診推薦。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