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快速的“少子老齡化”進程將是必然趨勢
若祖輩自愿照顧孫輩,公共政策應予以肯定和支持,反之則要尊重其“說不”的權利。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稱,2021年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26736萬,占全國人口的18.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0056萬,占全國人口的14.2%。這表明,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而從出生人口僅1062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34‰的數據,也可以看出“少子老齡化”特征明顯。
在此背景下,不可否認的是,老年人如今早已成為家庭照料的主要承擔者。有學者把這一現象稱為“影子紅利”,認為老年人通過幫助子女進行隔代撫養,解決子女的后顧之憂,其實也是一種生產。實際上,無論是“影子紅利”還是“隔代照料也是生產”,都涉及如何積極看待老年人口,以及如何充分發揮低齡老年人的社會價值。這在應對“少子老齡化”的背景下尤為重要。
對“少子老齡化”并非無計可施
可以肯定的是,從今年開始,我國將會經歷最快速的人口老齡化進程。而人口發展具有滯后效應,很多人口效應需要數十年后才能體現出來。“三年自然災害”后,我國人口出生率經歷了報復性反彈:1963年出生2934萬人,1962年也出生2451萬人。而從今年開始,這一代人將依次進入60歲,這決定了我國未來二三十年人口老齡化的發展態勢。
今天,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適應和應對“少子老齡化”的社會現實。雖然這已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造成沖擊,但絕非無計可施。
首先,必須積極看待老年人口,充分發揮長壽時代老年人的人力資本紅利和健康紅利。此前,關于開啟延遲退休年齡制度安排的話題引發爭論。有人擔心,推遲退休年齡可能加大年輕人的就業壓力。而另一些人則從祖輩照顧孫輩的角度,對延遲退休心存憂慮,認為長輩延遲退休后,沒法帶孩子,將導致年輕人更不愿意生孩子。
其實,退休年齡制度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政府也是兩難:既要有社保稅收收入,也要保就業,尤其是年輕人的就業。因為,截至2021年,我國勞動力總量依然很大,16歲至59歲人口為88222萬人,并未進入勞動力短缺階段。
但快速的“少子老齡化”進程將是必然趨勢。隨著老齡人口人力資本稟賦的改善,低齡老年人多有社會參與的意愿。應在尊重其意愿的前提下,助其實現社會參與的意愿。而在合理范圍內撬動長者的人力資源,就可在一定程度上變老齡化的挑戰為機遇。
為“隔代照料”提供支持,理所應當
其實,在托育服務總量不足、結構失衡、服務質量無保的現實情況下,祖輩已自發地成為我國嬰幼兒照料的主體人群。“隔代照料”無疑可以將低齡人口從家務中釋放出來,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增加社會生產效率。因此,無論家庭還是社會,都必須承認、支持“隔代照料”。
但“隔代照料”必須做到:去義務化,承認其社會價值;去無償化,給予照料者適度的經濟補貼;去經驗化,加強對照料者的培訓;去疲憊化,為照料者提供社區喘息服務。更重要的是,“隔代照料”必須是祖輩的自愿選擇,而不應將其視為一種責任和義務,形成道德枷鎖。若祖輩自愿照顧孫輩,公共政策應予以支持,反之則要尊重他們“說不”的權利。
上世紀80年代,歐洲多國陷入“低生育陷阱”后,開始采取各種鼓勵生育措施,日本和韓國也在新世紀前后開始實施相關促進政策。而當前我國致力營造生育友好型社會,因此,為“隔代照料”提供支持理所應當。
此外,不能忽視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身體的各項機能將加速退化,總會有相當數量的老年人需要社會與家庭的照護。因而,老年人自身各項權益的保障已刻不容緩。如我國目前正在推進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適老化改造等,都是國家層面的積極努力。
人人都會變老,家家都有老年人。無論“影子紅利”考慮,還是“隔代照料”設想,家國社會都要致力于讓具有不同特征的老年人得其所愿、各獲其美、美美與共,這也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基本內涵。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