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思考:北京99%以上老年人都選擇居家養老,機構養老還是門“好生意”嗎?
撰文丨養老行者1988
數據1:北京市60周歲以上常住老年人465萬,占常住人口的21.3%,北京市戶籍老年人414萬,占戶籍人口的29%。
思考:面對一個400萬+的全國優質老年市場,行業發展至今,在商業維度上成功的品牌、企業、項目卻少之又少,或許養老產業遠比我們想象的分散和復雜,或許我們依然沒找到真正的痛點與市場機會。我們習慣把如何養老當做“問題”,但這些年的實踐證明:大多數時候,我們其實找錯了問題,或找錯了解決問題的方式。
數據2:北京市共有備案養老機構571家,養老床位總數11.2萬張。
思考:實際上,因為有以下3種情況的客觀存在:項目整體床位未備案、項目部分床位未備案、項目確定不備案的經營策略,北京市現有養老機構和養老床位供給量是明顯大于官方數據的。因此,行業競爭遠比我們想象的更激烈,要做好充分準備。
數據3:北京市養老機構共收住老人4.3萬人,機構整體入住率38.4%。
思考:今年2月,筆者曾發表過《營銷之“痛”》一文,文中系統回顧了北京養老機構當前入住率困境和近10年北京養老機構入住率變化,可以清晰地看到:經過10年發展,北京養老機構入住率不增反降,低于2012年的42.3%。面對如此困境,我們至少可以得出3點思考:
1、雖然養老政策、養老行業高歌猛進,但養老市場依然處于發展初期,老年人和老年家庭為養老服務(包括機構和居家)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能力仍處于很早期階段,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存在巨大脫節與鴻溝。
2、養老機構整體入住率的下降可以真實地反映出當前北京養老供給端出現的2個核心問題:養老床位整體供給量的增長明顯大于市場需求量的增長、匹配市場大需求(中端經濟型養老機構普遍缺失)的“有效供給”嚴重不足。酒店行業發展經驗告訴我們:客戶需求要逐步培養和滿足,先有如家、漢庭,再有和頤、全季,而不是一上來都做成了香格里拉。
3、在養老市場端增長乏力和養老機構供給端經營壓力持續增加的雙重作用下,自2020年開始,北京養老機構、養老社區(CCRC)之間出現內卷,這種現象隨著疫情的結束將愈發明顯,并長期存在,對絕大多數項目來說,“保存量”和“拓增量”同樣重要。
最后補充一點:若把北京非民政備案養老機構入住老年人和和北京常住及京籍老年人“異地養老外流”(如燕達)統計在內,北京老年人機構養老需求人數應該大于5萬人。
數據4:北京市選擇機構養老的老年人,占全市常住老年人口的0.92%。
思考:從數據來看,不到1%的老年人選擇機構養老,不僅與北京“9064養老規劃”相去甚遠,更與所有企業對北京養老市場的整體判斷和固有認知形成巨大反差。從悲觀視角來看,因為有大量養老床位未在備案統計范圍內,實際占比還不到0.92%;從樂觀視角來看,隨著市場的逐步發展、家庭養老功能未來斷崖式減弱,以及行業的逐步理性(重點是價格不斷接近市場需求),機構養老市場一定會逐步向好。
數據5:北京市近年來入住機構的老年人中,失能失智老年人平均占比85%以上。
思考:因為北京部分CCRC項目養老床位并不在,或不全部在民政備案,因此這些項目的非民政備案床位入住客戶并不在統計范圍內。從市場統計口徑看,增量市場失能失智老年人入住占比逐年增高是客觀事實,但平均占比還達不到85%以上,自理客群對于養老項目,尤其是開業初期的項目,重要意義依然很大,是個不該忽略的市場。
數據6:北京全市共有26.6萬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也僅有不到10%入住養老機構。
思考:
1、從數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至少對于當前絕大多數失能失智老年人,即使是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來說,從整體盤面來看,入住養老機構“并不是剛需”,“并不是唯一選擇”,這與我們業內長期認為的“只要機構定位剛需,就能快速住滿”存在巨大差異,事實也不是如此,很多定位剛需的項目也都會經歷痛苦的獲客過程。
2、從市場長期發展來看,失能失智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數量和比例會逐漸提升,但并不會呈現出“比例倒掛”現象,根據養老產業發達國家經驗:在任何時點,失能失智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都遠低于居家養老。
3、雖然居家養老占比很大,但并不能認為機構養老不重要,從發達國家發展經驗看,機構養老的專業性、延展性、支撐性是不可替代的,以機構輻射社區居家養老也是當前中國較為成功的養老模式之一。
數據7:99%以上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90%以上的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
思考:這是本次論壇最為“最具爆炸性數據”,各大新聞媒體都據此發布了相關報道,但我想,作為業內人士,我們該靜下心來去思考一下這組數據的價值意義(正面)和可能存在的引導性偏差(負面):
1、客觀性:這組數據基本客觀反映了當前北京老年人的真實養老狀態,即99%以上選擇居家養老。
2、偏差性:像上文中所提,因為有北京老年人異地養老外流現象和非民政備案項目的存在,很多北京老年人在外地養老機構和在其它非備案養老機構(如護理院、醫院、非民政備案養老機構等),他們其實并不是居家養老狀態,所以從嚴謹邏輯上不能說99%以上的老年人選擇了居家養老。
3、誤導性:我們知道,養老需要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99%以上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會讓很多企業誤以為北京養老市場的商業機會在于“居家養老”。其實不然,居家養老發展歷經10余年,看似市場很大、需求很旺,但基本都是“非商業化需求”,即“免費行,花錢難”,居家養老企業和項目生存長期依賴政府補貼(購買服務/長護險/家庭養老床位/流量補貼等),尚未形成“自身造血”和“良性運營”,北京養老驛站的生存狀態大多不如養老機構和養老社區(CCRC)。
4、價值性:從中國國情和世界發展趨勢看,回歸居家養老是大勢所趨,也一定蘊藏著巨大的商業機會,我們要堅信一個事實,即:在任何時點、任何區域,老年人居家養老意愿都會遠遠大于機構養老,而我們要做的是如何用相對低的成本做到相對好的、適可而止的服務,解決核心痛點即可。要做到這點,可能需要跳出養老思維,不要把自身局限為一家純粹的養老企業。我想,中國居家養老更多需要的是商業模式上的創新,而不是不計成本地做服務累加。
最后,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老北京,真心祝愿北京養老事業和產業雙管齊下,越來越好,只有事業好,老年人才會有更多福祉,只有產業好,老年人才會有更多選擇!祝福!
以上內容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